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安徽涡阳:精耕细作绘出“丰”景如画

2024-06-01 11:37:5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编辑:孙晓帆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蓝天下,多台收割机正在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蓝天下,多台收割机正在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蓝天下,多台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田里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蓝天下,多台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田里作业。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收割机作业中。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涡阳县种粮大户宋来宝(左)与县农技人员在田间交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涡阳县种粮大户宋来宝(左)与县农技人员在田间交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涡阳县种粮大户宋来宝预测今年自家高产田里的小麦亩产要高于去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涡阳县种粮大户宋来宝预测今年自家高产田里的小麦亩产要高于去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无人机拍摄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一处高处田。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无人机拍摄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一处高处田。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人民网涡阳6月1日电 (记者韩震震、王晓飞) 5月31日上午,蔚蓝天空下,金色麦田广阔平整,随着红色、绿色的收割机陆续出发作业,一派如油画般的丰收美景,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一块高产田上徐徐拉开。

这块高产田位于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由90后的宋来宝打理多年。

村里的同龄人大多外出务工,但宋来宝却选择留下与土地打交道,2008年起,他跟家人开始流转土地种粮,十多年来,他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流转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一说起粮食种植,宋来宝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要高产首先要有好种子,然后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田间管理,归根到底就是精耕细作。秸秆怎样深翻还田,叶面肥什么时间追加,病虫害防治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在宋来宝看来,都是需要用心研究的。

“目前种了约3000亩地,基本上都实现了精耕细作。种子企业对田间管理要求很严,就愿意跟我们合作,现在田里的小麦,70%都是作为麦种销售的。”宋来宝说。

宋来宝的科学种粮,让连年丰收有了保障。5月30日下午,他选了一小块地试收割,结果很不错,“每亩1500多斤,但前一段时间下雨,水分稍微大了点,烘干后1400斤左右。”

今年夏收天气比去年好,小麦的亩穗数和穗粒重都要优于去年,宋来宝估计,今年他家小麦每亩要比去年增加100斤以上。

作为安徽省首个小麦单产千斤县,涡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该县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种粮大户们的示范带动效果日益明显。

“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85.2万亩,预计亩产578.44公斤,比去年高5公斤左右,机收率基本上是100%。”涡阳县农技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戚从清介绍,5月28日,部分乡镇零星收割,5月30日下午开始大面积收割,预计四五天时间全县就能完成抢收工作。

 

》》》视频请点击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