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湾区三分钟丨“新”同事到!看这些“打工搭子”如何硬核输出

2024-04-12 09:16:2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杨蕊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要高效完成工作,除了自己能力要提升,有个优秀的“打工搭子”也很重要。而在“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打工搭子”可不一定是人类,工业机器人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生产车间的硬核“标配”。

“以旧换新”带来“智造”机器人新机遇

这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工业机器人“进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从简单的机械臂,到如今人形机器人,不断涌出“智造新秀”。企业需求千变万化,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和工业软件的开发必须时刻“上新”。

“我们现在会有一些交不出货的情况,或者是交期会延长,订单有点爆单。”工业机器人企业项目总监胡松介绍导致交期延长的原因,一是生产设备的“以旧换新”,另一个是机器人协作作业的概念。“以前可能订制三两台就是一个好的客户了,现在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订单越来越多。”

协作能力提升 机器人“大脑”也加速迭代

“我们把软件和加工装备进行融合。机器人要完成人的工作,核心是大脑,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的快速发展都会促进我们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现在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在重工业、家居、3C制造以及船舶等行业产业。”广东工业大学工业软件领域教授黄运保表示。

无商不活,无工不富。今天,广东规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这几年,广东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去年广东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就超过16万台(套),可以说,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里,就有一台是“广东造”。

从“+机器人”到“机器人+”想象空间大

在“热衷”于制造工业机器人的同时,广东也早已布局好机器人发展“赛道”。广东提出: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机器人生产的产业链生态正在这里集聚。

“机器人智造园区的楼上楼下就是我们的供应链、供应商,楼上楼下都是我们的客户,只要一个电梯的时间,我们的生意就做成了。成本能够节约到接近20%。”位于佛山的一家机器人智造园区副总经理丘展欧和记者介绍。

人形机器人不只有“人形”,工业机器人更在赋能百业。从“+机器人”,到“机器人+”的这样的发展思路让我们对未来“打工搭子”模样有了更多想象。从火热的生产线出发,越来越智能的机械臂正在托举湾区一条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新道路。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冯雪 戴威 黎冠强)

视频请点击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258470186120228542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e4c79358-5a49-4635-b260-422facfc78a3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