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清明节的传承密码

2024-04-03 18:14:28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杨蕊   

春风起,梨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连日来,在全国各地,人们通过默哀、献花、追忆先烈事迹等不同形式的祭扫活动,祭奠亲人、缅怀先烈,不论是家风传承还是家国情怀,都寄寓在这祭扫中。

清明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我们在年复一年的节日仪式中过清明,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

清明,教会我们不忘本。今日之中国,山河壮丽、繁荣昌盛。这是无数先辈努力奋斗建设的,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已。清明节,人们追根寻祖,回到故土祭扫,追思故去亲人的过往和教诲,既是孝道亲情,也能唤醒整个家族共同的亲情记忆,增强整个家族的凝聚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一代代人缅怀先烈,重温他们的英雄事迹,激发整个民族的家国情怀,增强爱国之情。这些情感记忆不断沉淀、传承,并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形成中华儿女认同的情感基础。

清明,教会我们奋斗当下。清明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者的一种启示。哀思先人,让我们涵养感恩之心,深感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关照现实,让我们思人省己,为明日幸福生活砥砺奋斗之志。古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特殊的日子吹响了劳动的号角。田野里,农民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厂里,机器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市场里,商贩们摆好货品,卖力吆喝……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缅怀和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和前行,我们要把先烈的精神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为什么要过清明?”也许每一年,总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清明,一个有关传承的日子,任时光匆匆流淌,它厚重的精神和文化印迹不会被消磨。不论是家风家教,还是家国情怀,这些都是一代代人在清明中凝练的情感密码,更是我们不断迈向幸福生活的密码。

天清气明,杨柳泛青。清明将至,愿你我不负时光、不负年华。(刘艳)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