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完善文化企业金融服务

2024-03-08 12:41: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孙晓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强国的一体两翼。其中,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但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数字化短板已严重阻碍文化企业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

得益于数字技术,人们通过短视频看到的风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理,一些还在沉睡的文化资产,也有可能被数字技术唤醒。

在具体操作中,依靠数字化唤醒文化资产,不仅要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还要相应培育能将指标转换为交易系统的平台。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大数据。调研发现,建设集产业政策引导、专项资金支持、市场化服务于一体,且涵盖投融资对接、企业资源共享、智能信息匹配、交易功能及衍生服务等的线上线下“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可能会成为数字时代文化金融服务的基础模式。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已开始相关探索,由政府全资成立了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文创板”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平台已注册金融服务机构超1000家,文化企业超2万家,上线金融产品180余种,并建立了上市企业储备库,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超过数十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字金融数据库。

北京的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着力推进各地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企业融资数据库和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数据互联共享,有助于推动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文化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为文化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机遇。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扩容为例,北交所主要面向“专精特新”、现代服务业等,与文化企业高度契合。新三板目前共有挂牌企业6200余家,北京文化企业超过130家,为下一步在北交所上市做了充分储备。

利用好现有的资本市场,各有关部门应持续出台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的相关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发现优质企业,联合交易所、券商跟进辅导培育,助力文化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除了服务平台、资本市场等“设施”,在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已将文化金融作为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建议出台支持文化金融人才的相关政策,同时通过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培养一支深刻理解文化产业、熟知数字技术、富有文化金融服务经验的专业化人才梯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舒 勇 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来源:经济日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