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农业观”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三农”工作重点有这些

2024-03-07 19:44:1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双   

促进巩固脱贫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家认为,要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专家表示,过去三年,我国在防返贫的监测帮扶、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

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要抓紧谋划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中央也提出来,要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一个就是欠发达地区的常态化的帮扶,一个就是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那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把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打牢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

“大农业”为“大食物”

奠定扎实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专家介绍说,这是“大农业观”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专家表示,“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以“大农业观”的视角来发展农业,把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出来,把农业的产业链做强,才有可能为“大食物”格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我们的食物来源渠道要拓展,除了向土地要粮食,我们应该还向海洋、向森林要粮食,所以食物的来源要拓展。所以你看食物的来源的多样化和我们刚才说的“大农业”的多种功能性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大食物”的食物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和“大农业”的做强农业产业链是一致的。因此,在重视食物来源生产环节的同时,还要重视食物的加工流通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所以“大农业”为“大食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这么一个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专家认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我们讲乡村振兴一定不能够仅仅着眼于乡村自身,一定要把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只有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下来看乡村振兴,乡村才能够真正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专家表示,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业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乡村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这将使产业兴旺的基础更加牢靠,生态宜居的功能持续增强。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林万龙:因为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它实际上服务的不仅仅是广大的农村居民,它同样服务了城镇的要素向乡村更好地流动和聚集。所以整个乡村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发展,它实际上是适应了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了乡村多种功能发挥的需要。

( 记者 王凯博 陈烨炜 李卉)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