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古建文脉丨古建有言 礼义传家

2024-02-23 16:31:31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浓缩的文化、生动的历史。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被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在这里,古朴的巷道、清浅的溪流布局相宜,精巧的庭院、精美的雕刻相映成趣,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春联更是在青砖黛瓦间点缀出徽州地区独特的年味儿。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售卖徽砚的店铺前,“亦文亦诗亦风雅,半耕半读半绝尘”的春联散发着淡淡书墨香,徽风古韵的民宿外,“灯火深时书有味,墨花诚堪字生香”的春联透着古镇烟火气……

“在徽州地区,楹联文化成为徽州建筑当中的一大特色。”这个春节,黄家平在西递经营的民宿生意火爆,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他向客人介绍起徽州文化更是滔滔不绝。

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房屋内拍摄的楹联。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徽州自古文风昌盛、教育发达,楹联文化是徽州家风文化的体现,西递全村300多户居民,都把祖传的家风楹联高挂在家中大厅,既是装饰,也传递着礼教和家训。”黟县西递镇政府党政办主任郑芝燕说。

这些楹联或言读书、或言农耕、或言修德、或言齐家,蕴含着教化育人、立志言身的思想之光。

“透过楹联中的佳句妙语,我们能够细细体味徽州人的人生哲学,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楹联,似乎讲述了每一栋建筑和它主人前世今生的故事。”徽州楹联让来自上海的游客虞立亮回味无穷。

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一座名为“大夫第”的建筑,墙角被人为地削去,石雕门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在黄山,古建筑是德育教化的生动场所,也是徽州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厚重载体。

西递村中心有一座名为“大夫第”的临街亭阁式建筑,建筑的墙角被人为削去、侧面绣楼向后缩退了一大步。相传清代道光年间,开封知府胡文照回西递修缮祖居时,考虑到行商走贩拉货挑担不易,主动将正屋外的墙角削去三分、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在门额题写“作退一步想”五个字。这一做法被邻里纷纷仿效,这一建筑形式也成为徽州“和”文化的实物见证。

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拍摄的胡文照祖居,其中的九思堂现作为“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如今,胡文照故居被修缮一新,成为“作退一步想”特色调解工作室。源自孔子“君子有九思”的“九思堂”牌匾挂于厅堂正中,天井里曾经寓意“团圆”的合欢桌被解读为意蕴更深刻的“和合桌”。

“现在,‘和文化’早已经成为我们当地人的情感认同和道德习惯,也将会长久地流传下去。”西递镇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

视频请点击

http://www.news.cn/20240222/b86982dd84cb4a9ba5c2a9723d4a9f0e/c.html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