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以形寓神 形神兼备 ——对龙年春晚“形神”的美学探析

2024-02-11 11:11:0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双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融合,是近年总台春晚的一大亮点。龙年春晚的节目和设计体现出悠久文明的深厚底蕴。龙年春晚在“形”上有创意,做到了“形之本”与“形之美”的创造与转化。

今年,总台特邀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设计《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创演秀《年锦》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展现东方美学的魅力。

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新的内涵,是今年春晚对“形”的创新。

晚会的舞蹈节目将“形之美”体现得充满韵味。舞蹈《锦鲤》的演员们化身嬉戏的锦鲤四方游弋,舞台霎时成为一幅立体灵动的水彩画,天地间虽无一滴水,却处处流水盈盈,留白与写意相得益彰。

从去年春晚的《锦绣》《碇步桥》到今年的《锦鲤》《咏春》,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这些作品中,“形”与“美”彼此呼应,构建出整体性的协调感,从意蕴、形态、技巧等多个层面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重视造型,在很早就讲究“是而非是”,即“形似”与“神似”问题。魏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的美学命题;清代石涛认为,“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形神兼备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这个视角出发,歌曲《龙》可谓今年春晚的点题之作,“我们都是龙”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自信,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昂扬斗志,唱出了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气神。

为营造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春晚着力打造具有情感浓度、时代记忆的作品,在“形”与“神”的交织中,创造出与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共情共鸣,让观众从心底激发出“明天会更好”的信心与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的动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