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漫评丨岁丰年稔,书写“粮安天下”新答卷_圆桌快评_新苏时评_苏州新闻网

2024-01-28 19:50:42 来源:   编辑:田双   

文/平波台 图/谢一芸

微信图片_20240128084051

微信图片_20240128084051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2023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古语云: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账,更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2023年,全球范围内受极端天气多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冲突频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价格波动剧烈。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在夏粮产量同比略减的不利形势下,落实落细一项项抗灾减灾防灾举措,以丰补歉,以秋补夏,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再获丰收来之不易。稳住农业基本盘,也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战略主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面临极端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挑战,更加需要综合施策,以面积之稳、政策之稳、措施之稳,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交出丰收的新答卷。

以“长牙齿”的硬招做好耕地保护,守牢稳产“底盘”。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资源,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粮食安全和人心之稳。要通过明确奖惩、重罚重奖等方法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根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同时,通过种粮补贴、生态补偿等政策,盘活存量、挖掘增量,让农民吃上稳定种粮“定心丸”,为粮食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以“卡脖子”的突破推动种业振兴,把牢优产“芯片”。农以种为先,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以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道兵家庭农场水稻种植基地为例,去年主推的新品种,亩产量1400斤,同比增产5%,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外观好、食味佳,可谓“新品种长出新‘丰’景”。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要实现连年丰产目标,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是有力有效的突破路径。

以“全链条”的创新做好科技兴农,筑牢丰产“支撑”。我们常说,藏粮于技。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机械化是粮食丰收的强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面向未来,惟有持续提升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科技水平,才能把稳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和粮食产业竞争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