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萝卜赋 

2024-11-26 10:19:4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杨蕊   

腌咸菜、做香菜、晒萝卜丝的高潮已至,小区因数位农村老人的“屈居”,晴好日子,便见嵌在楼群间的小公园里晒蔫的白菜与萝卜丝齐飞。一位正在切萝卜丝大娘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啊。”萝卜青菜才是乡下人真正的岁寒之友,随儿子进城顺便带了过来。

把萝卜青菜上升为“岁寒之友”,也就不懂“风花雪月”的乡下老人才如此“不识抬举”。不过,依实用主义原则,萝卜青菜确实比松、梅、竹更有情怀。

花开两朵,单表萝卜。萝卜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品种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邶风·谷风》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尔雅·释草》曰:“菲,笏,又称蒠菜。”东晋著名训诂学家郭璞注释云:“菲草,生下湿地,似芜菁,华紫赤色,可食。”萝卜又名“菜菔”“土酥”,云贵高原一带还称萝卜为“诸葛菜”,传说诸葛亮南征时在山中所种,以济军粮。

萝卜之名首次现于宋代。“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大文豪苏轼及刘子翚、陈著等宋代文人纷纷对它点赞。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萝卜更是赞不绝口:“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者。”清代文学家、美食家李渔《闲情偶寄》称,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近代著名画家吴昌颐、张大千、齐白石的“萝卜”栩栩如生。进诗入画让大路货的萝卜脱凡入圣,充满生动性、艺术性、趣味性。

前人之于萝卜,无论红萝卜、白萝卜,还是长萝卜、圆萝卜;无论脆而甘者,还是坚而辣者,都极为称道。我小时候就没分清萝卜究竟是水果还是蔬菜,因为无论怎么吃都行,生吃、熟吃、作羹、制汤,加糖加醋,加盐加酱,和面作馅,杂煮鱼肉,几乎无所不能,委实有那么一点蝙蝙的特性,仿佛既非甲又非乙,又好像就是甲是乙。反正觉得它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

吃萝卜对人有益亦无可争议。但冬天吃“萝卜”可御寒却是母亲生前所说。“萝卜青菜保平安”,传统饮食上的“金科玉律”在未识字前,母亲曾不厌其烦地灌输于我。母亲当初不遗余力地传授这些养生“至理名言”,目的非常明确,那便是往后每餐萝卜当家,我们不得抗议。幼时,几乎每年的冬季,我家饭桌上一日三餐都可见萝卜的身影。或清炒萝卜丝,或水煮萝卜片,或腌制萝卜条。然而,尽管母亲厨艺较高,却也无法在缺油少肉的岁月里,让偏爱沾油粘腥的萝卜等散发出诱人的芬香。有时,望见屋外的冰凌,母亲便“哄”我们:“多吃些萝卜,上学就不冷了。”肚饱抗寒体验过,但“萝卜暖身”是不是母亲的“发明”就不得而知。至今也记不起当年在母亲的“监督”下是怎样吞下那些萝卜的,反正绝没有食齐白石、丰子恺等大师画中萝卜的雅兴,故而每次见到萝卜便“心戚戚焉”……

赵柒斤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上一篇:诗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