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生态论苑)

2023-11-22 15:11: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杨蕊   

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减缓工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科学、精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超过51%,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历史性地超过煤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显著。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强发、广发特征,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世界气象组织日前指出,2023年10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月。同时,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4月,大大增加了出现破纪录高温的可能性。

应对气候变化,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一方面,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率,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植树造林增加地球碳汇等。减缓行动是遏制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比如建立完善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气候灾害风险的管理等。当气候变化已经发生或预期灾害风险较大时,适应行动不可或缺,能直接有效地保护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到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从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到通过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持续增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仍将持续。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紧迫性不断凸显。在推进减缓工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科学、精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加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监测、评估;另一方面,科学、系统提升农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管理模式,强化城市气候韧性。

保护地球家园、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新的贡献。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