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蒙古长调:古老歌声的当代回响

2023-10-29 12:06:42 来源:光明网   编辑:孙晓帆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

这个夏天

来自内蒙古的安达组合

用一曲蒙古长调与摇滚乐相融合的《孤勇者》

仿佛把观众带到了广阔草原

让长调这一传统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

蒙古长调起源于2000年前

至今 长调还保留着丰富的地域风格

它赞美草原 山川 河流

歌颂爱情和友谊

表达了蒙古族对命运的思索和感悟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

在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

社会和文化生活中

长调表演和当代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忙碌的演出

观众的欢呼

让安达组合欣慰:

一个传承两千年的音乐形态

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他们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到

蒙古长调是活在当下的艺术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

安达组合队长博·那日苏说道:

“长调没有固定的节奏

我们不能用三拍五拍去衡量它

真正的长调

需要有生活体验才能唱好”

2005年

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联合

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项目

随后 中国和蒙古国开展为期十年的

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行动

使得这一蒙古族文化瑰宝不断传承和发展

【我家乡的文明遗存】非遗里的“一带一路”故事

这种音乐形式

诞生于蒙古族的漫漫迁徙之中

如今已成为世界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长调的传承没有停留在保存传统上

它在与时俱进

融合全球音乐元素

体现出无国界的沟通魅力

 

》》》相关链接请点击

https://topics.gmw.cn/node_154008.htm

》》》视频请点击

https://culture.gmw.cn/2023-10/28/content_36921596.htm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