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可以说中文……” 在亚运村,中文就像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3-09-25 15:13:2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编辑:杨蕊   

“来杭州好几天了,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并不算陌生人,甚至都没感觉到自己是个外国人。”9月24日,26岁的乌兹别克斯坦足球队领队米尔扎耶夫在微信上给记者发来一段话。

米尔扎耶夫是记者在亚运村认识的新朋友,一个土生土长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他的中文流利程度超过记者认识的大多数外国友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这么年轻就当上国家足球队领队,除了熟悉管理、善于沟通,也与他熟悉中国、掌握中文有一定关系。

细聊之后才知道,米尔扎耶夫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2020届的毕业生。

因为喜欢足球,大学毕业回国后,他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足球队工作。3个月前,他刚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男女足球队的领队,杭州亚运会在他心中的分量格外重,“杭州是我的第二个家乡。”

“出发前,我为队员们做了演讲,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杭州天气、风景、食物、文化、礼仪以及从亚运村到体育场的距离等。这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杭州。”米尔扎耶夫说,去其他国家需要几天时间适应,但一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他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接着,更多的地铁站、新小区惊艳了他,杭州已比他记忆中的更美。

在亚运村里,像米尔扎耶夫这样有着深厚中国情缘的外国友人并非个例。会说中文、爱说中文,让他们跟亚运村、跟杭州有了更深的情结。

亚运会开幕式前,记者在运动员村的商业中心碰到了菲律宾代表团的副团长郑依琳。一开始,大家彼此带着第一次见面的客气劲儿,但当她得知是中国记者时,立刻切换成了普通话:“我可以说中文,我前些年在清华大学上过一年半的汉语课。”

在中文交流的语境里,郑依琳变得更加健谈。她主动和记者聊起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说起带队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经历、她多次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她热情的讲述,迅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在亚运村,中文就像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次欢迎仪式后,多个外国代表团团长主动用中文接受采访。米尔扎耶夫说,他正在教队员们一些基础的汉语词汇。大家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现在大多数队员已会说“你好、谢谢、再见、欢迎”等。

这就是亚运会,一个让亚洲人民亲如一家的大舞台。(记者纪驭亚王雨红)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