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总书记到过的马鞍山村 如今走出绿富同兴路

2023-08-24 16:37:57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蕊   

马鞍山村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而得名。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国网赤峰8月24日讯(记者伦晓璇)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位于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因村内有一座山峰形似马鞍而得名。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村和马鞍山林场,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亲切交谈,并嘱咐要“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4年的时间里,马鞍山林场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累计完成各项造林6000多亩。

据了解,马鞍山林场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经过几代林业人的奋斗,目前人工林面积达到6.6万亩,由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0%,达到了现在的95.2%,在祖国北疆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树增多了,林下产品也多了,榛子、蘑菇和山杏等山货为村民带来了收入。靠着好生态,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马鞍山村还先后引进双红、左优红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产出的山葡萄不仅色泽好、糖分足,而且营养价值高,很快就带动村民生活好转起来。

在马鞍山村,村里的山葡萄酒企业也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位于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一家酒企便与马鞍山村和马鞍山羊场共同成立农业合作社,并签订长期收购合同,以每斤2元价格收购葡萄,高于市场价格每斤0.5元,为马鞍山村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1000元/亩。

2019年7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马鞍山村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村民张国利家,了解一家人的生活,在院子里与赤峰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坐在板凳上,同他们交流生产生活、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等情况。

回忆起总书记到来的场景,张国利仍激动不已。目前,张国利家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同时还是培养出两名退伍军人的光荣之家。一家人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像张国利家一样,马鞍山村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共融、共事共乐的大家庭。马鞍山村各族干部群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走出了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

如今,在深入发展林果业和旅游业的同时,马鞍山村还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森林康养、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加快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马鞍山林场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目前人工林面积达到6.6万亩。图为航拍马鞍山林场辖区风光。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马鞍山林场由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0%,达到了现在的95.2%,在祖国北疆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图为航拍马鞍山林场风光。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航拍马鞍山林场风光。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树增多了,林下产品也多了,榛子、蘑菇和山杏等山货为村民带来了收入。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一家葡萄酒企业的酒窖。在马鞍山村,村里的山葡萄酒企业也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共同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回忆起总书记到来的场景,张国利仍激动不已。目前张国利家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一家人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临近马鞍山村村口,整洁平坦的道路两侧是狭长的一片花海。近年来,山葡萄和旅游成为马鞍山村主导产业。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视频请点击

http://photo.china.com.cn/2023-08/24/content_107019719.shtml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