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丝路缘中亚情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大街见证中哈友谊历久弥新

2023-05-18 15:38:4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杨蕊   

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街,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冼星海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丝路缘中亚情”今天就从这段深厚的友谊讲起。

阿拉木图居民:

冼星海是中国音乐家,也是作曲家,我看过中哈合拍的电影叫《音乐家》,从电影里知道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生活了一段时间。

很多哈萨克斯坦人都知道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故事。1940年5月,冼星海化名“黄训”,远赴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纪录片制作停顿。冼星海从莫斯科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居无定所、贫病交加之时,他遇到了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

拜卡达莫夫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位需要帮助的同行,于是他把冼星海带回了家,安置在他的姐姐达娜什家中。一位只懂中文、英语和法语;另一位只会俄语和哈萨克语,但他们用音乐书写了中哈两国人民间伟大的友谊。

拜卡达莫夫的女儿 拜卡达莫娃:

我们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世界各国人民一家亲,这种思想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作为这种思想的继承者和承载者,我们要把它传递给下一代人,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阿拉木图期间,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合作,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在冼星海大街的尽头,有一座冼星海纪念碑。纪念碑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纪念碑上还镌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他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

音乐无国界,友谊历久弥新。80多年过去了,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越走越近。如今在哈萨克斯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这里是位于阿拉木图,由兰州大学参与共建的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孔院不仅做专业的汉语培训,还帮助当地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及口语测试,推荐优秀生赴中国留学深造。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我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一年多。历史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因为丝绸之路的联系,现在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两个国家有很多合作项目。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 邓红:到今天两国高校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已经整整21年了,目前每年在我们孔院学习的注册学员大约有400名,学员最小的年龄是5岁,最大的年龄已经到了70岁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学习中文的热情和学员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

视频请点击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item_id=8090968669222870127&track_id=0E293902-B163-4FFC-AF5E-87AD78C8E80E_706060918576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