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地评线】长白时评:科技赋能,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

2023-05-16 20:10:03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刘珍   

“三夏”之际,麦浪滚滚,丰收在望。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眼下,夏粮主产区小麦正由南向北陆续成熟,华北主产区借助科技赋能生产,多措并举保障小麦稳产增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在河南省内黄县高庙村的麦田里,一望无际的小麦长势喜人。田埂上,技术人员为无人植保机配药灌水结束后,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30多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低空喷药。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近年来,中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让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当然,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夏粮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从数据来看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其中科技力量至为关键。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从白山松水到黄土高原,从黄河之滨到燕赵大地,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随着农机作业服务提质扩面,越来越多农民摆脱了“一腿泥”,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关键在于推动种业技术创新,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丰富种子的种类。“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这就必须坚决打好打造种源科技链、打造育种产业链、打造种业创新链“组合拳”,牢牢地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实力整体进入世界前列,科技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新征程上,让广大农民真正地挑上“金扁担”,农业科技还要继续发力。必须以科技助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可以肯定,随着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地提升,粮食增产信心也将越来越强。(林溪)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