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各地正抢抓农时加强春季田管,以科技助力提高育秧质效,为保障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皖北地区的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穗期。在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通过县里建立的农情监测智慧平台,种粮大户沈梦迪只要打开手机,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他流转的1000多亩小麦所有地块的长势。
红色的部分(是)有问题的地块,到了地块之后我们发现苗情有点偏弱缺肥,通过技术指导后利用这两天的有利天气,对小麦进行追施拔节孕穗肥。
阜南县农情监测智慧平台今年在春耕春管中发挥了大作用,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阜南县120多万亩耕地的土壤墒情,特别是病虫害趋势等情况,都能第一时间发送到农户手中。当地农业部门也及时派出农技人员给予精准指导。农技专家提醒,小麦拔节孕穗期,生长旺盛,水肥需求量增大,这个时候的田管尤为重要。在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三官村,种粮大户方友围利用上了今年特地购置的两台自动卷盘式喷灌机,抓紧给小麦喷施拔节水。
我这800多亩地有两台机器,一天能浇个100多亩,一个星期左右能浇好,保证今年有个好收成。
眼下,亳州市谯城区已组织1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浇水施肥,确保今年全区130多万亩小麦增产增收。现在全省早稻、再生稻育秧已全面展开。在安庆市望江县、宣城市郎溪县,育秧工厂里自动化水稻播种机开足马力生产,装好的秧盘立即被运送至育秧大棚内保温催芽。在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由于采用了“叠盘暗化升温出苗”新技术,大大提升了工厂化育秧出苗的质量和产能。
用种量节省了20%。漏棵率来讲我们标准来讲5%我们降到在2%以内,通过地暖育秧,可以给农户(每亩)增加15%到20%的经济效益。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近日发布早稻和再生稻集中育秧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选择适宜品种,适期精量播种,提倡工厂化集中育秧,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和防灾减灾能力。
视频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