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昨天(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随着天气转暖,全国各地迎来候鸟北归的迁徙高峰。它们飞越春意盎然的绿水青山,鸟瞰大美中国生态画卷,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候鸟有信,应时而归。
在云南滇池,数万只红嘴鸥脱下冬装换上夏羽,呼朋引伴启程北归;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刚刚从南方飞来的黑嘴鸥们迫不及待地住进了为它们量身打造的快乐家园;内蒙古乌梁素海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如期而至的疣鼻天鹅曲项共舞,择偶繁衍。
今天,这些“天空精灵”已成为大美中国生态画卷的一部分。经历去年高温干旱的江西鄱阳湖积极补水修复湿地,打造“候鸟食堂”,全力保障鸟儿栖息环境;湖北沉湖、山东黄河三角洲等保护区,用人工智能“鸟脸识别”和卫星追踪器等高科技监测手段,加强对候鸟的保护与研究。
候鸟北归,听嘤嘤声脆,赏翩翩于飞。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爱鸟护鸟,绿色发展的观鸟经济也在各地蓬勃兴起。
我国是世界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前不久,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正式启动,明确了1140处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更好守护绿水青山,以伴候鸟诗意栖居。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