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在工地“搭积木”(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斗者正青春)

2022-08-15 14:30:0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双   

我的父亲是一名塔吊司机。还记得小时候,我跟着他来到施工现场,看父亲开着塔吊放钩、升降、码放……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钢筋、水泥等建材被精准地放到了指定位置,工友连连称赞。后来长大了,我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也成为一名在建筑工地的“云端”忙碌的塔吊司机。

尽管是同一个职业,但严格来说我和父亲的作业内容已经大不相同。近年来,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步,我吊装的不再只限于施工原材料,更多的是装配式预制构件,把提前制作好的楼梯、墙板等预制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垒起来。从“建房子”变成“搭房子”,省去了墙体浇筑、钢筋捆扎等多个繁琐步骤,减少了施工的人力物力。

“搭积木”其实是个技术活。预制构件有好几吨重,怎么精准拼好是重点也是难点。每块构件底下都有一个“定位接口”,只要精准地插在下方的定位钢筋上,这个“积木”就能搭得稳、搭得牢。在我身边,不少传统的塔吊司机通过勤奋钻研,纷纷转型为新型技能工匠。从过去“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转身成为专注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行业在进步,我们也在成长。

休假回家的时候,我经常跟父亲“炫耀”新技术,拿出在工地上拍摄好的视频给他看:没有了杂乱无章的材料现场,只有整齐排列的预制构件;不再是人声鼎沸的场景,对讲机里寥寥数语的指令就能指挥动作完成,三四天就能完成一层建筑。父亲不由得感叹:“发展太快了!”

今年出台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现在,建筑行业对于技术型工种需求越来越大。经过反复练习,我已经能够熟练将预制构件拼装得严丝合缝,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技在手,我的收入也长了一大截。一路走来,我从事的工作发展迭代,我所在的城市日新月异。我也在塔吊的起放之间,看着一幢幢建筑不断建成,成了城市拔节生长的见证者。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产业工人正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持续提升,我们产业工人一定能在新时代大展作为,美好生活一定会在奋斗中实现。

郑其彬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