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人间好时节丨大暑

2022-07-23 16:41:45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宋娟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元代吴澄所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再如民谚“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都形象地描述了大暑的炎热。

古人以诗词描写炎炎夏日的感受。南宋陆游《苦热》诗中写道:“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 诗中也写道:“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因此,古人想出了各种消暑妙招,比如吃冰。冬天凿冰,将冰块搬进地窖储藏,夏天取出,做成冰饮或直接放在家中,用于降温。杨万里《咏酥》诗中写道:“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描述的就是冰品美食“酥山”。

除了吃冰,古人还会制作各种解暑“饮料”。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卖“香饮子”的店面,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冰食。

节气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节,气温偏高,雨热同期,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之上,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说文解字》中说:“溽,湿暑也。”“土润溽暑”,指土地潮湿,天气湿热。

三候大雨时行:

《逸周书》中说:“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指大暑时节雨量充沛。

节气习俗

喝伏茶:“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三伏天时,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